
2018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3.78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63061億元,同比增長14.2%。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18實現利潤總額8079億元,同比增長9.7%;行業人均創造業務收入98.06萬元,同比增長9.6%,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本文從區域、企業數量、行業整體及服務細分領域多維度探索中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的遷移路徑,在軟件行業依舊能夠體現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特征,東部地區軟件產業的發展大大領先于全國其他地區,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和山東等地區發展優勢明顯。
中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發展現狀
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覆蓋細分領域較廣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國民經濟產業分類》,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覆蓋范圍廣,細分領域較多,包括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信息系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運行維護服務、信息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信息技術咨詢服務、數字內容服務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業等八個細分行業。
統計數據的處理一般是從產品和服務的角度分類,即軟件業務收入可以分為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包括所有的服務)、嵌入式產品三大類。
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盈利能力穩步提升
近年來,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商業模式、服務模式的創新開始不斷涌現。軟件、硬件、內容、服務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軟件產業加快向網絡化、服務化、平臺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不僅與其他產業的關聯性、互動性顯著增強,同時還更加深入地融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促進了信息消費等新消費形態的迅速崛起。
根據工信部數據顯示,2011-2018年中國軟件業務收入逐年增長,且增長速度均在10%以上。2018年,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3.78萬家,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63061億元,同比增長14.2%。盈利能力穩步提升,2018實現利潤總額8079億元,同比增長9.7%;行業人均創造業務收入98.06萬元,同比增長9.6%,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
從國家統計局的行業景氣指數來看,2016年一季度開始中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行業景氣度始終在120以上;2018年四季度景氣指數為132.6,我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
信息技術服務領域收入占比均保持在50%以上
根據工信部統計顯示,2011-2018年信息技術服務業務收入占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總收入比重最大,均保持在50%以上;其次為軟件產品領域,占比約30%。綜上,信息技術服務是軟件行業最主要的應用,服務收入超過產品收入。
從2018年各項業務收入數據來看:
第一,軟件產品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018年,全行業實現軟件產品收入19353億元,同比增長12.1%,占全行業比重為30.7%。其中,信息安全和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1698和1477億元,分別增長14.8%和14.2%,為支撐信息系統安全和工業領域的自主可控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第二,信息技術服務加快“云化”發展。2018年,全行業實現信息技術服務收入34756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高出全行業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55.1%。其中,云計算相關的運營服務(包括在線軟件運營服務、平臺運營服務、基礎設施運營服務等在內的信息技術服務)收入10419億元,同比增長21.4%,占信息技術服務收入比重達30.0%;電子商務平臺技術服務收入4846億元,同比增長21.9%。
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平穩增長。2018年,全行業實現嵌入式系統軟件收入8952億元,同比增長6.8%,占全行業收入比重為14.2%。嵌入式系統軟件已成為產品和裝備數字化改造、各領域智能化增值的關鍵性帶動技術。
中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遷移路徑分析
區域維度:東中西部發展極度不均衡,向東部地區集中明顯
在軟件行業依舊能夠體現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特征,東部地區軟件產業的發展大大領先于全國其他地區。根據工信部統計顯示,2011-2018年,東部地區軟件業務收入占比均超過75%,且比重整體呈增加趨勢,軟件行業愈發向東部地區集中。此外,中部和西部地區的比重也有所增加,僅東北地區比重逐年遞減。
東部地區穩步發展,中西部地區軟件業加快增長。2018年,東部地區完成軟件業務收入49795億元,同比增長14.2%,占全國軟件業的比重為79.0%。中部和西部地區完成軟件業務收入為3163億元和7189億元,分別增長19.2%和16.2%,均高于全國增速;占全國軟件業的比重為5.0%和11.4%,同比均提高0.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完成軟件業務收入2914億元,同比下降0.4個百分點,占全國軟件業的比重為4.6%。
企業數量維度:江蘇地區的軟件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增長
根據工信部統計數據,對比2011年和2018年11月底的軟件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分布情況發現,企業的地區分布格局發生了較大變革,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江蘇地區企業數量大幅增加,8年間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增加近5000個;此外,廣東、山東、福建等東部地區企業數量也大幅增加,湖北和川渝分別作為中西部地區的標桿,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也大幅增加;第二,在軟件行業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僅遼寧、上海、陜西、山西和內蒙古的規模以上軟件企業數量有所減少,企業遷出明顯。
綜上,軟件企業顯著向東部沿海地區集中,中部地區的湖北、西部地區的四川和重慶的軟件企業也贏得了市場紅利。
注:以上為工信部統計的2018年11月底的數據,2018年全年的省市數據暫未公布,下不備注。
行業整體: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遷移路徑
對比2011年和2018年中國各省市軟件業務收入情況發現,廣東、山東、浙江、福建等地區的市場份額有所提高,江蘇、北京、上海、四川和遼寧等地區市場份額有所提高;其中,浙江軟件行業增長最為明顯,市場份額上漲3.46個百分點;遼寧地區軟件行業下降最為明顯,市場份額下跌4.48個百分點。此外,從2018年數據看,軟件業務收入排名前十的地區中,有8個是東部地區,東部軟件行業整體發展水平較好。
對比軟件業務收入分布圖示發現,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遷移路徑表現為:遼寧地區的軟件行業發展緩慢,與行業整體發展速度不匹配;在虹吸作用下,江蘇的周邊地區相繼加快產業對接,分享行業紅利,如浙江、山東、安徽的軟件行業均快速發展。
細分領域:信息技術服務行業遷移路徑
上述產業遷移路徑時基于軟件行業整體進行分析的,此處剔除軟件產品和嵌入系統軟件后,僅對信息技術服務這一領域分析其產業遷移路徑,對比2011年和2018年中國各省市信息技術服務收入情況發現,行業集中度上升,大部分地區的市場份額呈下降趨勢,僅廣東、浙江、陜西、天津、湖北、重慶等地區市場份額上升。軟件服務領域,地區格局變化最為明顯分別是廣東(+4.81%)、浙江(+4.04%)和遼寧(-4.50%)。
對比信息技術服務收入分布圖示發現,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遷移路徑表現為:遼寧地區的軟件服務行業發展緩慢,與行業整體發展速度不匹配;服務行業向廣東、浙江兩地集中的特征明顯。此外,結合軟件業務總收入和信息技術服務收入的地區特征看,北京和浙江兩地的軟件服務比軟件產品的競爭力更強。
中國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行業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信息化不斷普及,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格局正在孕育著新一輪的重大變革,為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帶來創新突破、應用深化、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將繼續推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我國具有完備產業體系這一優勢,深入挖掘行業特色應用和細分市場,加快工業軟件發展和安全可靠信息系統推廣應用,培育壯大信息技術服務業,以應用、系統和整機帶動軟硬件發展,更好地支撐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
在不斷產生的新需求和飛速發展的新技術推動下,未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將有如下發展趨勢: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軟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